中新经纬12月6日电 题:“投喂”AI作画,或成侵权作品?
(资料图)
作者 肖飒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近几个月来,AI绘画已经呈现愈发火热的趋势,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AI绘画作品。其中不乏原图与绘画作品对比的版本,可以明显发现,部分AI绘画水平较高,能够在基本保持原图片构图基础上进行创作,得到一张精美的作品。在此基础上,有的AI绘画软件甚至可以选择绘画风格,以模仿名人的画风进行创作。而AI之所以能够如此精确地模仿名人画师的风格进行创作,在于其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程序设计者提供的图片库中不断学习、总结、成长,最终完成对某一画风的掌握,从而能够以该种画风进行创作。那么,问题便在于,此种通过不断“投喂”AI以训练其作画能力的行为是否有法律风险呢?
“投喂”AI的侵权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投喂”训练之后的AI所创作的画作是否侵犯了其“投喂”对象的作品作者的著作权,其画作是否又构成中国《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
对于后者,笔者认为,一个基本结论是,如果该画作完全符合《著作权法》第三条对作品的定义,即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那么该作品即便是由AI创作,仍然可以被认定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但对于前者,答案似乎并不明晰。
对此,笔者分析认为,一般情况下,该行为并不侵犯作为其“投喂”对象的作品作者的著作权。
一方面,部分用于“投喂”的著名作品,其作者所享有的著作权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中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所规定的权利保护期。因此,一旦超过该权利保护期,即便使用该作品进行“投喂”而模仿其画风进行作品创作,该行为也不会侵犯任何著作权,况且,大部分模仿作品,AI创作过程中都会对此类画风的创作者予以明确,如梵高风、莫奈风等等,而欣赏该画作的个人往往也能直接了解其风格的创作者,因而也保障了原作者的署名权,一般而言不涉及任何侵权行为。
而另一方面,即便用于“投喂”的著名作品,其作者的著作权仍受到完整的保护,但一般而言,AI创作也并不会侵犯其著作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著作权制度本身所保护的客体是具有独创性的思想的表达。换言之,其重点保护的是表达而非思想本身,思想作为一种主观的、未实际发生的事物并不在著作权制度的保护范围之内。而只有该种思想作为一种表达而客观存在,且具备独创性,才能够作为著作权保护的对象而存在,此即著作权法中的“思想-表达二分法”。
因此,在著作权法的领域,表达不能抄袭,但思想却可借鉴。而实际上,一种画风在某种意义上更接近于思想,而非是表达,在这个意义上,对于画风的模仿,属于对思想的借鉴,而非对表达的抄袭,因而不涉及对著作权的侵犯。举例而言,同样是以素描的方法去画鸟,小张所创作的一幅飞翔的鸟的画当然不同于小李所创作的一幅栖息于树的鸟的画,两者同样都在作品的范畴之中,但彼此之间并不存在侵权关系。
因此,基本能够判断,一般情况下AI创作并不会发生侵权行为。
如何保障“投喂”AI的合规性?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投喂”AI任由其创作的行为完全不存在任何侵权风险?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是否侵权并不是一个能够直接概括结论的事情,而需要对个案进行判断。即便是单纯地对画风进行模仿归纳,并以此画风进行创作的行为,仍然会因为具体作品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侵权风险。换言之,如果AI在创作某一幅具体画作的过程中使用了过多某作品中的元素,那么该画作就可能被认定为侵权作品,从而存在侵权的可能性。此外,如果用户所使用的作为模板的作品本身属于侵权作品,那么AI基于该作品进行创作的作品,即便画风改变,仍然可能构成侵权作品,从而也存在侵权的可能性。因此,必须明确的是,AI虽然能够学习,但本身并不懂法律,更不懂得侵权的概念,任凭其自由发展是完全不可取的。
故而对于AI绘画技术的创作者而言,为了避免可能的侵权责任,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障行为合法合规,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要点出发: 尽可能取得用于“投喂”AI作品的相关授权;设置相关审核机制,对明显侵权的作品进行事后筛查;建立相关联系渠道,便于权利人行使权利;要求上传作品作为参照的用户保证其具有该作品的授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超乎想象的事物正在出现,我们难以预测其未来的走向是好是坏,但合法合规运作始终是应该坚守的底线,唯有如此,才能定分止争,促进平稳发展。(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编辑:王永乐
关键词: AI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