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香港恒生指数收跌0.51%。然而,昨日盛况犹在眼前,由于内地防疫政策优化等积极因素,过去的几个月里港股大涨,恒生指数从2022年10月底的14597.31点最高涨到1月末的22700.85点,涨幅超55%,互联网科技股亦迎来估值修复。
如今“狂飙”告一段落,这也倒逼港股投资者回归理性思考。展望后市,港股未来涨势如何?互联网板块在接下来又能否表现良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此,包括摩根大通、瑞银等在内的国内、外众多知名金融机构,均对我国宏观经济以及互联网科技股表露出积极期待,这也许能为投资者在分析后续港股走势时,提供一些新的角度。
2023年:估值重新发现 互联网板块值得期待
展望2023,多家国际知名机构在其公开报告中均表示,对中国经济复苏抱有信心,并看好互联网板块包括快手(证券代码:01024.HK)在内的多家头部企业。
对于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瑞银分析师Jerry Liu等表示看好。瑞银在公开报告中指出,新冠肺炎防控政策的调整背景下,市场需求将快速复苏,特别是广告和电商领域将看到更明显的变化。而根据汇丰分析师Charlene Liu等的研究,国内消费和旅游数据同样表明,国内经济到目前为止恢复稳固,但投资者们或许正在等待可持续的连续增长迹象。未来,有望出台更多支持性政策,市场信心也将随之得到进一步提振。
视线聚焦到互联网板块,由于目前该行业的交易价格仍比五年平均水平折让23%等因素,众多投资机构态度也同样乐观,认为快手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当下估值颇具吸引力。摩根大通分析师Alex Yao等指出,与2022年中国互联网的估值去化不同,2023年是该板块估值重新发现的一年。按重要性排序,其预期2023年的股价驱动因素是:多头重估、2023年收入修正、2024年EPS修正。
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板块的增长已显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企业已从紧盯市场份额的获得,转向更加注重效率和质量的增长。对于提高运营能力方面的表现,瑞信分析师Kenneth Fong等持续关注了快手在组织活力释放上的诸多有效行动。
根据该机构的长期追踪,快手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架构调整,表明公司正在努力提升自身组织运营效率。而且在统一了战略目标后,快手商业化变现能力也有望得到有效提升。此外,预计随着公司CEO程一笑亲自带队电商业务,快手将在2023年看到更多的上升空间。
快手:压力下广告业务不减增势
凭借明确盈利增长前景获众多国内、外知名机构看好
瑞信对快手的看好,本质上无疑是对公司盈利增长驱动因素确定性的认可,而这显然和快手在2022年广告业务的亮眼表现,以及在电商业务推进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有着紧密联系。
2022下半年宏观压力明显,互联网平台广告业务整体处于下降通道,然而快手却在行业整体遇冷时,表现出了非常强的抗压性,其广告板块营收取得了非常“亮眼”的逆势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快手广告收入达115.9亿元,同比增长6.2%。而据国信证券(002736)测算,受内循环广告增长强劲带动,预计2022年四季度快手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预计公司广告营收为147亿元,环比增长27%。这也侧面显示出,公司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份额仍处于持续提升状态。
2月22日,快手磁力引擎举办的“2023·增量效应”大会上,宣布聚焦全面提效、释放商业新增量两大方向,探索生意的确定性增长路径,并率先推出“全店ROI”等新型经营理念。
据快手高级副总裁、商业化业务负责人王剑伟介绍,今年,快手将聚焦“高价值流量产品化”,在关注页、搜索、创作者主页三个内容展示区优化流量运营策略。在提升经营效率环节,快手提出的“全店ROI”将以客户的整体生意增长为目标,依托于客户在快手沉淀的内容、粉丝和人群资产,通过算法和模型对快手全域流量进行组合投放,进而保障客户在快手整体经营ROI目标的达成。
电商业务板块,公司品牌战略布局成效已然显现。“116购物节”及年货节品牌与快品牌GMV保持高速增长。此外,由于平台不断优化物流及售后机制,在消费者购物体验不断优化的同时,订单支付率同比提升。
对于公司的电商板块发展,首创证券分析师表示,快手直播电商呈现客单价低、复购率高、站内闭环的特征。目前,品牌化进展是快手电商当前的发展关键,尤其是“快品牌”发展顺应供给升级趋势,并贴合快手强私域特征,并有利于强化快手信任电商生态壁垒。中长期来看,短视频电商生态的支撑、搜索电商的补充以及在农产品(000061)等特色优势领域的持续发力,有助于打开平台GMV提升天花板。
基于当前互联网板块行情以及各公司的经营表现,瑞银在最近公开发布的报告中明确了,从长远来看,其更青睐盈利增长强劲的公司,尤其是拼多多和快手;汇丰、摩根大通则对快手给出“买入”评级并将其作为首选之一;瑞信亦将快手作为“推荐”。随着国内经济重新对外展露出旺盛“生命力”,广告行业亦有望在2023“由冬入春”,多重利好因素下,以快手为首选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估值或已具备明显的“吸引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