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程,离不开中国航天员一次次的接力飞天。
(资料图片)
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完成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实现空间站三船三舱构型,以及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驻留,神舟十五号乘组也开启6个月的“太空出差”时间。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历史性的新突破。天和核心舱,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组成“三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组成“三船”,它们共同组建起中国人在太空的“三室三厅”最全配置。中国空间站此次扩容后,意味着中国人在太空有了一个全新的“家”。
在浩瀚太空“安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美好祈愿。为了这个目标,几代中国航天人接力奋斗,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历史。飞天逐梦,已经成了当下这个时代激动人心的力量源泉。
从2011年9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中国人在太空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空间实验室,到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在轨组建全面展开;从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天,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到2022年10月31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再到现在神舟十五号成功停靠中国空间站,中国人在太空的脚印越来越坚实。
特别是自天和舱发射到现在,在19个月时间里,中国载人航天密集实施了11次发射、2次飞船返回、7次航天员出舱、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工作,如期完成了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建。整个过程环环相扣,而又一气呵成。
这背后,是中国航天人矢志不渝的追索与探求,也是中国航空航天科技(000901)实力的极大提升。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程,也离不开中国航天员一次次的接力飞天。
从中国人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到首位出舱女航天员王亚平,再到备战24年10个月的邓清明;从神五“1人1天”,到神九“3人13天”、神十“3人15天”,再到神十一“2人33天”,再到神十三、神十四、神十五“3人6个月”,接力飞天的刻痕,标记下的是中国高度。
此番神十五飞天,成功停靠中国空间站,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回顾过往,心潮澎湃,展望未来,前路漫漫。唯有持续努力,不断突破,才能让我们在太空的“家”更美好,也才能更好地展开各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在今后的日子里,每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知道,在浩瀚的太空,在苍茫的宇宙,有着“另一个中国”在接受我们的注目礼。
□龙之朱(媒体人)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